别名 | 猪乸莲、水浮莲。 |
来源 |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大藻Pistia straiotes Linn.的干燥全草。原植物大蔡(图6),为浮水草本,须根密集。叶簇生成莲座状,叶片倒三角形、倒卵形、扇形至倒卵状长模形,长1.5~10厘米,两面被毛。5~11月开花,佛焰苞生于叶腋内,叶状,白色,长0.5~1.2厘米;花单性,无花被;雄花2~8朵生于较佛焰苞为短的肉穗花序上部,雄蕊2枚;雌花单生于花序下部,子房1室。浆果卵圆形。 |
产地 | 栽培或野生于地塘、水沟等处。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很常见。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布。 |
采收加工 | 夏季叶片茂盛时捞取,除去须根,晒干。 |
药材性状 | 全株皱缩成团块状,无茎,叶簇生,展开后叶片倒卵状扇形,长3~10厘米,宽3~4厘米,淡绿色至黄绿色,柔软而稍韧,两面均有柔毛。叶脉自基部扇状伸展。下部有时留有须根残迹。气微,味咸。以叶片大、青绿色、除净须根者为佳。 |
性味和功用 | 辛、寒。流风解表,祛湿止痒。用于感冒发热,小便不利,皮肤湿疹,麻疹不透。外用治丹毒,跌打损伤,无名肿毒。常用量10~15克。 |
附注 | 本品为广东地方性习惯用药,与《药典》所载浮萍不同。后者的原植物为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 (Linn. ) Schleid. 。 |
图片 |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