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心草

别名灯心。
来源本品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inn.的茎髓。
原植物灯心草(图21)为多年生草本,根茎横走,匍匐状,多分枝,具节,节上生须根;茎簇生,圆柱形,高30~100厘米,直径2~4毫米,淡绿色,具条纹,内有乳自色、连续的髓心。无茎生叶,基生叶叶片退化呈芒刺状,位于叶鞘顶端;叶鞘长约15厘米,淡黄色或红褐色,抱茎。花夏初开放,两性,排成顶生的复聚伞花序,但因苞片与茎贯连成一体而使整个花序成为假侧生;花被片6,线状披针形,长2~2.5毫米,绿色,二轮,外轮稍长;雄蕊通常3,比花被短;子房3室,花柱极短或无,柱头3裂。萌果椭圆形,与花被近等长,钝头﹔种子卵形,褐色。
产地多生于水旁或沼泽边缘潮湿地带,亦有栽培。分布全国各地。欧洲、亚洲北部和东南部、非洲、美洲和大洋洲也有。
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,割取茎,晒干,取出茎髓、理直,扎成小把。
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,长达90余厘米,直径1~3毫米,表面黄色或淡黄白色,有细纵纹。体轻,质软如海绵状,略有弹性,易拉断,断面白色。无臭,无味。
性味和功用甘、淡,微寒。归心、肺、小肠经。清心火,利尿。用于心烦失眠,口舌生疮,小便不利。常用量1一~3克。
附注广东及我国西南部一些地区也用灯心草的全草入药,称“灯.草”,但广东因加工方法不同,习称“灯心花”。
图21灯心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