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 | 蛇舌草。 |
来源 |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自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ta Willd.的干燥全草。 |
原植物 | 白花蛇舌草(图20)为一年生披散矮小草本,茎长约20厘米,多分枝,基部路方柱形。单叶对生,近无柄,纸质,线形,长1~2厘米或过之,全缘,上面光滑,下面稍粗糙,顶端急尖或渐尖;中脉上面凹陷,侧脉不显;托叶长约2毫米,下部合生,上部具1~3条钻形裂片。花通常春天开放,白色,单生或有时双生叶腋;花梗长约2~3毫米;芎管球形,长约1.5毫米,糖部4裂,裂齿长圆状披针形,长1.5~2毫米;花冠筒状,长约4毫米,檐部4裂,裂片卵状长圆形,长约2毫米;雄蕊4,着生于花冠喉部;花柱稍外伸,柱头2裂。劳果扁球形,径2~3毫米,顶具宿萼裂片,果皮膜质,室背开裂。 |
产地 | 生于田边、园地和旷野。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。亚洲热带地区均有分布。 |
采收加工 | 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 |
药材性状 | 全草缠绕成团块状,灰绿色或灰褐色。茎纤弱,圆柱形,有分域,秃净。叶对生,近无柄,常皱缩、破碎或脱落,完整叶展平后叶片线形,长1~2厘米或过之;托叶长0.1厘米左右。花或劳果常单生叶腋﹑花白色,萌果小,扁球形。气微,味微苦。以叶多、色灰绿者为佳。 |
性味和功用 | 微苦、微甘,凉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,利尿消肿。用于肺热喘咳,扁桃腺炎,咽喉炎,阑尾炎,痢疾,盆腔炎,肝炎,肠炎,小便赤痛,痈肿疗疮,现代多用于治疗各种癌症。外用治毒蛇咬伤。常用量30~~60克。 |
附注 | 同属植物伞房花耳草(水线草)H. corymbosa (Linn. ) Lank.形态和药效均与本品相似,民间常作白花蛇舌草用,其与本品的主要不同处为其花具总花梗,通常⒉至数朵排于腋生的总花梗顶端。 |
图片 |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