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草石斛

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哀花石斛D. chrysunthum Wall. ex Lindl.钩石斛D. fauJhaberianun Schlecht.白花钩石斛D. aduncum Wall. Ex Lindl、和重唇石斛D. hcrcoglossum Reichb. f.的干燥茎。
原植物11.束花石斛(图14)为多年生附生草本;茎圆柱形,长50~200厘米,节间长3~4厘米。叶薄纸质,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叶鞘干后常具鳞枇状斑点。伞形花序近无总花梗,具2~~6朵花;花黄色,稍肉质;中祖片长圆形,长1.5~~1.8厘米,侧孽片近镰形,较长,芎囊短随锥形;花瓣倒卵状长圆形,较芎片宽,近顶端边缘常具齿﹔唇瓣横长圆形、内凹,两面均密被绒毛,唇盘上面有2个紫色圆形斑块,2条褶片从基部至近中部,边缘具短流苏。

附生于树上和岩石上。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东南部至西藏东南部。亚洲热带地区均有。
原植物22.钩石斛(图15)为多年生附生草本﹔茎高35~50厘米,中部以上生叶。叶狭卵形至长圆形,长7~8厘米,宽2~3厘米,顶端渐尖,基部有关节及帕。夏季开花。花茎无叶或偶尔在顶端生叶;总状花序通常有花3~4朵,长3~4厘米,花序轴略曲折;花淡红色,中等大;中尊片狭卵状披针形,长约1.7厘米,侧梦片斜三角状披针形,底边合生为浅萼囊;花瓣匙形,长1.2厘米,具3脉,唇瓣倒卵状宽楔形,长约1厘米,顶端骤尖并延长成尾状,基部稍凹陷,爪长4毫米,有翼;花药深紫色。朔果纺锤形,长约3厘米。

附生于乔木上。特产于海南省崖县、陵水、保亭和琼中等地。
原植物33.白花钩石斜(图16)为多年生附生草本,茎丛生,圆柱形,长50~100厘米,粗2~5毫米,微紫褐色,密布紫色细点,具明显的节。叶互生,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,长7~10厘米,叶端尖,嫩叶有紫晕,基部具关节及鞘,无柄。5~6月开花,花数朵排成总状花序,总花梗长5~8毫米,花序轴略呈之字形;哮片3,中粤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2厘米,侧芎片卵状三角形,尊囊荷包状,长约8毫米;花瓣长圆形,长I.5~1.8厘米,唇瓣舟状,展开时宽卵形,顶端骤尖而反折,边缘具睫毛,上面被短柔毛,近基部具一方形肝胝体,瓣爪细长,果为蒴果。

附生于树上或山谷岩石上。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省区。印度东北部至印度支那亦有。
原植物44、重唇石斛(又名网脉唇石斛)(图17〉为多年生草本;茎丛生,圆柱形或上部扁平,长8~40厘米,基部常收狭,具明显的节。叶互生,狭披针形,长4~10厘米,顶端圆,2裂,叶鞘紧抱节间。4~5月开花,总状花序具花2~3朵,花被片除唇瓣白色外,余为粉红色;萼片3,中萼片长圆形,长1.3~1.6厘米,侧萼片卵状三角形,与中弯片近等长,萼囊极不明显;花瓣与萼片等长,长圆形,唇瓣卵状三角形,长约1.2厘米,近前端收窄成尖尾状,中部缢缩成上下唇两部,上唇宽三角形,长2.5~3毫米,下居倒卵形,长约9毫米,上面被毛﹔蕊柱粗短。果为蒴果。

附生于密林中树上或岩石上。分布广东、海南、台湾、江西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。
采收加工全年可采,去净须根、叶和叶鞘,置沸水中略烫,晒干或烘干。
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,常较直,基部较细而坚硬,长30~60厘米或过之,直径3~5毫米。表面金黄色或微带淡绿色,有光泽,具深纵沟,节较疏,节间长2~~3.5厘米。体轻,略结实,易折断,断面轮廓为圆形,有多数小棱角,中间散布白色小点,气无,味微苦,嚼之有粘性。以大小长短匀称、色金黄、富粉者为佳。
图14束花石斛
图15钩石斛
图16白花钩石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