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韦

来源本品为蕨类水龙骨科植物石韦 Pyrrosia lingua (Thunb. ) FarwellI的干燥全草。
原植物石韦(图10)为附生草本植物,株高10~30厘米﹔根状茎细长而横走,被覆很密的鳞片,鳞片狭披针形,顶端长渐尖,基部盾状,边缘不整齐,颜色较中部浅。叶远生,相距1~2厘米,叶柄深棕色,质坚硬,长2~10厘米,初被星状毛,老则脱净,基部有关节,覆鳞片;叶片革质,很厚,披针形、舌形或狭披针形,偶有长圆形或近椭圆形,长6~20厘米,顶端渐尖,基部渐狭,多少下延,边全缘而略反卷,上面疏被星状毛或近无毛,下面密被棕色星状毛;叶脉深棕色,在下面凸起,上面微压入,侧脉纤细,平行斜展,末端直达叶缘,横脉结成方形网眼,内藏单一或分叉的小脉。孢子囊群满布叶片下面的全部或上部,在侧脉间排成不整齐的4一5行,很密,初被星状毛,无囊群盖;孢子囊有长柄;孢子两面型,透明,常淡黄色。
产地附生于树干上和岩石上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浙江、江苏等省区。日本和越南也有。
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,除净根状茎和根,扎成小把,晒干或阴干。
药材性状叶革质,披针形、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7~20厘米,宽1.5~3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或耳状偏斜,略下延,全缘,向内扭曲皱卷。上面灰绿色或灰棕色,无毛或疏被星状毛,下面被灰棕色或红棕色星状柔毛和密布红棕色、圆点状孢子囊群;主脉明显,侧脉隐约可见。叶柄长2~10厘米,棕色,略呈四棱状,常稍扭曲。气无,味淡。以叶完整、色棕红者为佳。
性味和功用苦、甘,微寒。归肺、膀厮经。利尿通淋,清肺泄热,止血。用于淋病,尿血,淋沥涩痛,崩漏,痢疾,肺热咳嗽,金疮、痈疽。常用量5~10克。
附注据《药典》记载,有柄石韦P. Petiolosa (Christ) Ching的全草亦作石韦入药。该种与石韦相似,但叶片卵形,顶端饰,干时二侧向腹面卷曲,叶柄比叶片长。我国除南部和东南部外,大部分省、区均有分布。20
图片石韦